走过,还要悟到
人生的成就,取决于对那个神秘限度的把握。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可用的时间更是极其有限,而真正用来做出创新的时间尤其少,因此,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流逝。古人说:穷其一生,读好一本书。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了多远的路,也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感悟到什么。
子曰:“道者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也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
所道:即中庸之道。
也 知者: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
3 不肖者:没有才能的人。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施行的原因,我是知道的: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行为过分;愚钝的人往往因智力有所不及,则处事不够到位。中庸之道不能得到弘扬的原因,我也知道了:贤能的人的所作所为超过了限度;没有才能的人根本就做不到。
郑玄说:“过与不及,使道不行,唯礼能为之中。”
朱子说:“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贤者行之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
中庸就是事物本体属性的全部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都以各自的方式阐明了人类行为的两种倾向:过激与不及。指出正确的行为准则就是中庸。但是,先哲却语焉不详,并没有进一步指明什么是中庸,以及走向中庸的道路在哪个方向。于是,后世学者认为,“中庸”唯一正确的解释就是“适中”,从而将“中庸”大道导入一个狭隘的歧途,失去了中庸的天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