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至十日而战胜
“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至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
“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闱阳晋之道,径亢父为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夫不深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固愿大王少留计。”
齐王曰:“寡人不敏,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为亢父:卫国的城邑,在今山东省郓城西。
“更何况韩、魏两国之所以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跟秦国接壤。秦国发动军队攻打韩、魏,用不了十天的时间,战争胜败国家存亡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如果韩、魏两国能够战胜秦军,那么韩、魏两国的军队必然要损失一半,四面的边境也就无法防守;如果韩、魏两国的军队战败了,那么接下来就是灭亡了。这样一来,韩、魏两国就不敢轻易地和秦国开战,而是轻易地向秦国称臣了。
“如果现在秦国进攻齐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因为在秦国的背后有韩、魏两国扯秦的后腿,同时秦军必然经过卫地阳晋的要道和亢父的险阻,在那里车马不能并行,只要有一百个人守住天险,即使一千个人也无法通过。秦国军队即使想要深入进去,但是还必须顾及后方,恐怕韩、魏两国的军队从后面商量着偷袭它。所以秦兵只能虚张声势说要攻打齐国,但是实际上却犹疑不决不敢进攻,可见秦国不会对齐国造成伤害,这也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大王不深入地估量秦国其实奈何不了齐国,却要往西去侍奉秦国,这是群臣在谋划上的失误。如今齐国没有像附属国一样侍奉秦国的义务,而是具有强国的实力,我请求大王稍微加以考虑。”
齐宣王说:“寡人不聪敏,今天你拿赵王的诏命赐教,我愿敬奉国家听从你的计策。”
战国时期,齐国是六国当中的大国,曾经和秦国分别称霸。而对于合纵派来说,齐国的加入对增强合纵联盟的力量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苏秦为了实现他合纵联盟的理想,前来游说齐王,想让齐国加入联盟,共同抵抗秦国。
《战国策》中有一篇苏秦游说秦国实行连横政策和几篇游说六国参加合纵联盟的文字,所用的游说策略大体上是相同的,都体现了苏秦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充分展现了语言和修辞的巨大力量。除了劝说秦王实行连横政策由于时机不到没有成功之外,他劝说六国参加合纵基本上都成功了。苏秦的演说,为我们学习劝说别人的技巧和提高我们的论辩能力提供了范例。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从人为说大王者,必谓齐西有强赵,南有韩、魏,负海之国也,地广人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我何!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
为从人:主张合纵政策的人。
张仪为了秦国的连横策略,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能超过齐国的,大臣和宗亲都殷实众多富足安乐,这没有哪个国家能超过齐国的。然而为大王出谋划策的人,都在谈论眼前一时的安定,却不顾齐国长远的利益。那些主张合纵而游说大王的人,必定说齐国是一个西面有强大的赵国,南面有韩国和魏国,东面背靠大海的国家,土地辽阔,百姓众多,兵士勇猛善战,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不能奈何得了齐国。大王只是看到了他们所说的那些,却没有看到事情的实质所在。
“夫从人朋党比周为,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今赵之与秦也,犹齐之与鲁也。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虽有胜秦之名,而国破矣!是何故也?秦强而赵弱也。今秦、楚嫁子取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魏效河外,赵入朝黾池②,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涉河关,指搏关,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 什么是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与意义[图]
- 赏析与点评日落是一天的终止象征人生之终点此时思考来生合情合理[图]
- 左思《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图]
- 使不当也弟子居三位在坎中坎为震之弟三应上而不应五有失位之过乘[图]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水部是官职张十八员外是张籍天街是[图]
- 星渊天渊比喻差别大以积累货物钱财的心思积累学问以追求功业名声[图]
- 初六过于得意忘形将得凶兆[图]
- ?迎祥池“迎祥”为俗称本作“凝祥”凝祥池建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图]
- “杯弓蛇影”原指将映在酒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图]
- 《献帝纪》云筮人常为越所鞭故因此以报之《九州春秋》曰傕等在陕[图]